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
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建设迎来关键进展。在9月22日举行的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,成都提出将大力推动产业链从“链的聚势”向“群的跃升”转变,进一步夯实经济大市的产业根基。
自2021年12月启动“建圈强链”行动以来,成都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、省级集群4个,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、省级集群12个。数据显示,去年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,今年1-7月,重点监测的7268家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.2%,利润总额增幅达12.2%。
会议提出要聚焦“9+9+10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重点产业链在规模增长、结构优化与创新突破上取得实质性进展,目标是形成万亿级、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聚焦下一步发展,成都明确将分类分级打造优势产业集群: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、文化旅游加快形成万亿级产业链;力争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生物医药、银发经济4条产业链突破千亿元;支持航空航天、轨道交通等8条产业链跨过新的千亿级台阶。同时,加快培育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。
据介绍,为实现“聚链成群”目标,成都将多措并举:一是强化场景创新,围绕人形机器人、智能驾驶等领域开放城市级试验场景;二是完善金融服务,通过功能性基金支持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;三是创新工作机制,推行“一链一专班”“一链一政策”等实体化举措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链长现场办公”机制将常态化开展,由市领导牵头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。
尽管产业呈现稳健上升态势,成都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产业链协同不足、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等挑战。通过系列精准施策,成都正着力挺起经济大市的产业“硬脊梁”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